被地铁上的小孩偷拍假肢时,我笑着比了耶,但听到‘装假肢怎么还能结婚’的议论,我攥紧了拳头。——来自一位匿名网络的发言。
现代科技的进步,我们常谈论假肢技术的飞跃,却忽略了社会认知的滞后:那些看似“无心”的刻板印象,像无形的锁链,将穿戴者困在「被凝视」「被定义」的牢笼里。
今天,我们直面假肢用户的5大刻板印象,并邀请你一起打破它——因为真正的无障碍,从消除头脑中的障碍开始。
1、假肢=悲惨人生?
真相:假肢是辅助器具,不是苦难符号。
用户故事:汶川地震截肢者牛小姐在假肢上安装闪光灯,直面异样目光:“我不怕被看,但请别偷偷打量。我用假肢跑步、跳舞,人生从未因少一条腿而褪色。”人这一辈子并不是四肢健全就能过的很好,也不是残疾了就一定过不好这一生!
如何回应
谢谢关心!我的假肢和你的眼镜一样,都是生活小助手。要看看它最新的闪光灯模式吗?
赛博朋克
双大腿肢友—黄丰
2、穿戴者必定渴望“隐藏”假肢
真相:有人需要隐藏,也有人选择展示。
用户故事:西南政法大学的谢仁慈撕掉假肢肉色包装,露出金属结构:“藏来藏去还是被发现,不如坦荡做自己。”她拒绝外包装,成“励志偶像”,只愿做真实的“想得开居士”。
如何回应
它有我的战斗痕迹,为什么要藏?就像纹身,它是我的故事勋章。
3、假肢用户=需要被照顾的弱者
真相:能力与辅助工具无关。
用户故事:杭州众康假肢的康复主管周海,双大腿截肢,背井离乡在外工作多年,完全实现生活自理。并用自己的经历和过往,指导其他假肢新用户,户外活动钓鱼和跑马拉松一点也不落下,还经常开车带其他肢友一起出去玩。
如何回应
需要帮忙我会直说,如果真想支持我们,不如推动户外场所斜坡修平整点,或者投诉那些占用的无障碍车位的。
4、假肢用户无法胜任工作
真相:假肢≠笨拙,技术已实现弹钢琴。
案例:目前好的智能仿生手假肢已经能够做到弹钢琴,甚至攀岩等活动,下肢假肢的日常出行也很方便,骑车开车都可以实现,相信未来技术的发展还能带来新的突破。假肢就像新学的方言,熟练了就是母语。
如何回应
要和我比手冲咖啡拉花吗?我的‘仿生手’可不会抖。(递咖啡)
5、假肢是身体耻辱标记
婚恋市场必定被淘汰
真相:亲密关系的关键是人格魅力。
电视剧《春色寄情人》中,女主庄洁曾因自己身穿假肢而不敢靠近男主陈麦冬,但当看到陈麦冬主动为庄洁卸下假肢那一刻,我想她的内心释然了。现实生活也有不少走到一起的人是因假肢结缘的,列如双小腿截肢的廖智和她的爱人,在众康也有类似的故事。其实两个人能否迈入婚姻有很多影响因素,假肢并不是身体耻辱标记。
如何回应
它是我身体的一部分。接受不了它的人,可能也无法接受最真实的我。
每一位即将踏上假肢适配之路的朋友,心中都充满了无数个问号。面对陌生的领域、繁杂的信息和至关重要的选择,您是否感到迷茫无助...
现代科技的进步,我们常谈论假肢技术的飞跃,却忽略了社会认知的滞后:那些看似“无心”的刻板印象,像无形的锁链,将穿戴者困在...
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,导致失去双大腿,经过5天的重症抢救和7个月10来次的手术康复得以重生,2021年在杭州众康...
在众康的康复训练室,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,洒在一位正在进行训练的“勇士”身上。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,专注的神情写在脸上,康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