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位即将踏上假肢适配之路的朋友,心中都充满了无数个问号。面对陌生的领域、繁杂的信息和至关重要的选择,您是否感到迷茫无助?
“这个过程到底有多痛?”“我该怎么选才不会被坑?”“以后还能不能正常生活?”……这些盘旋在脑海里的问题,每一个都真实而重要。
为此,我们整理了截肢用户关注的十问十答,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!
1、刚截肢要多久才能装假肢?是不是越早越好?
并不是越早越好,但也不能无谓等待。关键在于残肢消肿和定型。通常术后1-3个月是常见时间点,部分用户会延长至3-6个月,甚至更久。安装前须评估:残肢伤口是否愈合良好、肿胀是否基本消退、没有感染迹象,如有骨折是否恢复。仓促安装会导致接受腔不适,反而加重痛苦。
2、选假肢是不是越贵越好?科技含量越高就越好?
不一定!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。不同情况的患者对假肢的需求完全不同。例如一位七八十岁大腿截肢的老人,在选择假肢时,我们更建议装配手拉锁的机械关节。您的职业、活动水平、生活环境和预算,才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。
3、听说穿假肢会很痛,是真的吗?我能忍受吗?
初次穿戴会有不适和疼痛感,但专业的假肢师会通过精准的取型和打磨,将压力分散到能承受的部位(如坐骨、髌韧带等)。疼痛是一个需要沟通和调整的信号,如果持续剧痛,说明接受腔需要调整,您不必“硬扛”,要主动和假肢技师沟通。
4、装配假肢的整个流程是怎样的?会不会很复杂?
流程是标准化且清晰的,您只需一步步配合假肢公司即可:
① 假肢技师评估 →
② 确定装配方案,办理入住 →
③ 残肢测量取型,制作接受腔 →
④ 试穿假肢接受腔 →
⑤ 假肢组装与对线 →
⑥ 试穿假肢,站立与步态训练 →
⑦ 最终交付,办理出院。
此过程假肢技师和康复师会全程陪同,根据情况不同,时间周期在1-8周不等,部分双下肢截肢用户时间可能更久。
5、我以后还能开车、游泳、跑步吗?
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。
例如,开车需要进行油门左迁或加装手驾装置;游泳需要专用的防水假肢,当然一般不建议穿假肢游泳;跑步则需要特殊的“刀锋”或碳纤储能脚板。在装配前就告诉假肢技师您的运动目标,他们能为您提前规划。
6、假肢的日常维护会不会很麻烦?
日常维护很简单,主要是保持接受腔清洁干燥、定期检查螺丝是否松动、关节、脚板处是否有进杂质。像接受腔、硅胶套等部件会因为残肢大小的变化需要更换,具体要视情况而定。
7、国家医保能报销多少费用?自己大概要出多少钱?
目前国内假肢安装医保并不能报销!如果您是因为工伤导致的截肢,在缴纳社保的情况可报销部分费用,且有最高支付限额,具体金额需参考截肢部位。
8、穿上假肢后,多久才能正常走路?
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坚持的过程。从在平行杠内学习站立、平衡,到用助行器行走,最后独立行走,通常需要数周至数月的专业康复训练。不要和别人比速度,您的进步取决于年龄、残肢条件、体能和训练强度。
9、怎么应对别人盯着我假肢的目光?
这是很多穿戴者的心理难关。您可以:① 坦然接受:把它看作身体的一部分,您的坦然会让对方放松;
② 主动科普:一句简单的“这是高科技假肢,帮我重新走路”就能化解尴尬;
③ 无视:您没有义务回应 所有人的目光,专注做自己的事。
10、假肢以后能升级吗?还是装了就不能换了?
完全可以升级!假肢技术也在不断进步。只要您的接受腔还适用,未来可以单独升级更好的脚板、关节或手头。甚至如果未来有更先进的肌电、脑机接口技术,也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装和迭代。
看完这10个问题,您心中的疑虑是否消散了一些?如果您对这10个问题之外还有更多、更个性化的疑问,欢迎和我们交流!
每一位即将踏上假肢适配之路的朋友,心中都充满了无数个问号。面对陌生的领域、繁杂的信息和至关重要的选择,您是否感到迷茫无助...
现代科技的进步,我们常谈论假肢技术的飞跃,却忽略了社会认知的滞后:那些看似“无心”的刻板印象,像无形的锁链,将穿戴者困在...
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,导致失去双大腿,经过5天的重症抢救和7个月10来次的手术康复得以重生,2021年在杭州众康...
在众康的康复训练室,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,洒在一位正在进行训练的“勇士”身上。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,专注的神情写在脸上,康复...